新闻资讯

《科学》杂志总编辑:科学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信任危机

《科学》杂志总编辑:科学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信任危机
(图侵删)

  2025年3月30日,第十一届耶鲁中美峰会举行。本届峰会以“汇聚岸边:未来之桥”(Gathering on the Shore: The Bridge to the Future)为主题,吸引了众多中美两国在学术、商界和科技领域的代表齐聚一堂,共同探讨全球未来发展的关键议题。新浪财经作为合作伙伴出席报道。

  开幕致辞中,《科学》(Science)杂志总编辑Holden Thorp回顾了《科学》杂志的全球定位。他指出,杂志全年出版750篇研究论文,其中大多数并非由美国 *** 独家资助。越来越多的高质量论文来自中国、欧洲与全球其他国家。

  在谈及中美学术交流时,Thorp强调,尽管当前国际合作面临挑战,但在科研合作领域,持续收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突破性成果投稿,“其中包括大量来自中国的杰出研究。”

  他重申,《科学》杂志不会因政治因素调整其出版政策,“我们不会因为美国内部的政治风向变化,就改变我们的出版标准或对国际学术界的支持。我们致力于坚持编辑独立,并与其他主流期刊一道捍卫学术开放性。”

  Thorp坦率指出,科学界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信任危机。他引用皮尤研究中心的数据指出,在疫情之前,美国公众对科学家的信任度高达87%,但此后明显下滑,并出现党派分化。

  “我们面临的问题不仅在于科学观点是否正确,更在于公众是否愿意听取我们说的话。尤其在美国,关于科学家是否应参与公共政策辩论这一问题上,社会存在巨大分歧。”

  他特别提到,科学界自身也需要进行反思和改革,尤其是在研究诚信和学术出版方面。近年来,包括阿尔茨海默症和癌症领域在内,接连曝出图像造假和研究不当的问题。这正在侵蚀公众对科学公正性的信任。

  他提到,《科学》团队正在采取更积极的做法,加快对问题论文的处理流程。他还提出,“更正是一种勇气(Correction is courageous)”,并表示期刊自身也愿意承担审稿疏漏的责任,“我们希望其他机构与作者能共同参与到这场信任重建中来。”

  面对社交媒体放大*的现实,Thorp指出,科学传播必须做到区分研究事实与专家观点,避免在重大事件中混淆两者。

  新浪声明: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,未经演讲者审阅,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。

  • 美国银行的客户上周继续抛售美国股票 时值标普500指数当周下跌
  • 九江市自然资源局党委书记、局长罗智敏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
  • 报告:可再生能源削弱燃煤发电主导地位显示印度转型进展
  • A股,新变化!
  • 逐风行万里,发行势如虹:熊猫债市场2024年回顾及2025年展望
  • 首次公开分享履新后感受,浙大校长马琰铭“点名”校友梁文锋
  • 网传小米SU7高速上发生车祸有人员伤亡,官方:3人身亡
  • 广州:从千年商都到直播电商新高地
  • 美股重挫 避险交易推动防御性板块走高
  • 2024年1.8万人离开证券业,中信、国信、广发减员超千人
  • 牛弹琴:法国,风云突变
  • 业务量增长乏力,中通加速掘金高客单价的散件市场
  • 2万人逃离证券业!分析师人数增加了,这家合并券商分析师人数少40%
  • 《向阳・花》:冯小刚书写另一种“芳华”
  • 如何打开民营经济发展新天地?我们与参加这场大会的民企聊了聊……
  • 关键词: